—东盟博览会的华彩十年
朱槿花下的“国际集市”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华彩十年
历史进入2013年,让广西人民为之自豪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而今已走到了第十个年头。所谓“逢十乃大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回顾博览会这10年来的筚路蓝缕,盘点盘点博览会10年来的点滴记忆。
2004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时间表正式提出之后的第三年,经中国领导人倡议,一个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大型国际经贸交流盛会落户广西南宁。在之后的9年里,这个起初被南宁百姓简称为“南博会”的国际博览会在东盟各国政界、商界和学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每逢金秋,南宁那座以巨大的白色朱槿花为造型的会展中心便成为了东南亚的一个“集市”,其繁荣景象,足为一时之观。
当然,走过9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所呈现的东西,绝不仅仅只是“赶圩归来”的欢乐和“盆满钵满”的喜悦。应时而起,应运而生,在造就它的大时代中为大时代本身而推波助澜——博览会的使命,任重道远,耐人寻味。
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面向东盟开展全面合作,是中国在新千年执行的国家核心对外战略之一。中国在提出自贸区构想的第三年倡议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说明博览会乃是因自贸区而生,旨在通过商贸交流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面向东盟合作战略的一剂“药引”和“催化剂”。由此,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回顾与评价,实际上应在如下3个不同层面进行通盘考量。
个层面,是“促进经贸”。
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一切国际合作的起点与重心,自然都离不开“经贸”二字。而“中国—东盟博览会”本身即以商品贸易为核心,参展品类多为各国工农业产品,因此,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实际上也包括世界各国)经贸往来,自然是博览会“原始设定”的重要价值。而从统计数字上可以看到,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品交易总额达10.84亿美元。而到了2012年第九届博览会,商品贸易总额更是跃升到了18.78亿美元。自然,对于以“推介”和“带动”为主要功用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而言,这一数字只是“冰山一角”,而在每一美元的签约成果背后,博览会对中国与区域内外各国贸易的实际推动作用,是难以用数字来统计的。
第二个层面,是“促进自贸区建设”。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更宏观的层面实际上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个“加速器”与“催化剂”,因而评判博览会的历史地位与实际成效,便不能不谈及“博览会”对“自贸区”的促进与带动作用。在这一方面,无论是2010年自贸区建成之前抑或之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表现均可圈可点。天量的贸易成果极大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商贸往来,远道而来的各国客商在会展和论坛上聚首,更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各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此推动之下,“中国—东盟自贸区”一系列“早年收获”的落实,国际间经贸体系的对接,乃至自贸区建成之后各项合作的深入开展,都得到了巨大的助力。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历史记载之中,“博览会”这一个关键词高烛红妆,如影随形。
第三个层面,是对“区域一体化”的推动。
这里的一体化,不再单单只是经贸层面的合作,更在于各国之间政治的互信、的合作、文化的交流与情感的融合。在此方面,“中国—东盟博览会”可谓华章异彩,举足轻重——每年齐聚南宁的各国政要共同签署的《宣言》与《备忘录》,每年与博览会“配套出品”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各国倾心打造并且“吸睛”无数的“魅力之城”,乃至参展商品中各色琳琅满目的工艺制品和音像制品。10年“博览会”,收获的不仅是利润,更是情感;交汇的不仅是日益增长贸易,更是各国悠久灿烂的文明。
同时,博览会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及的功绩,便是它对于广西的提升。
在过去,广西始终无法脱离“少、边、穷、蛮”的底色。直至“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提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落户,方才在历史上次扭转了广西的“定位”与“功能”。边陲成为了前沿,短板成为了优势,远离中心的角落一夜之间成为了直面世界的窗口——与其说南宁承办了博览会,不如说博览会塑造了南宁,塑造了广西,一个崭新的、外向的、开放的、充满魅力与希望的“中国沿海经济第四级”。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块历史的幕布,当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拉起这块幕布,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然站在新时代大舞台的前端。这,就是我们的“博览会”传奇。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