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菜博会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每年寿光菜博会举办之际,都受到各界领导和专业人士的青睐,那么为什么每届菜博会都会取得巨大成功呢?破解审美疲劳 追求特色创新 ——菜博会“保鲜”十四载探密
再美丽、再动人的东西看久了,难免让人渐失美感,甚至还会产生些许厌倦。诚如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手机》中大学教授费墨所说,夫妻相处20年,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然而,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已成功举办过十三届,届届为人称好,正在进行中的第十四届依然如火如荼。
十四届,十四载,作为大会主角的蔬菜一直未变,为何有人届届参加,一届不落?为什么一些涉农企业一旦“触会”,就难以“脱身”?使参会人数一年多过一年,参展商家跻身菜博一届难过一届……菜博会筹办者有何高招妙计,突破“审美疲劳”定律,让菜博盛会越办越旺?
为何届届到会赏美景
“每处景观需经设计五六遍”
圣城街道崔家庄村83岁的崔俊贤和89岁的张桂香夫妇,可以说是菜博会的一对铁杆“粉丝”,14年来,他们年年都到菜博会,欣赏诸多蔬菜美景。“从届开始,我和老伴年年都去,一届都没有落下。”崔俊贤说,菜博会举办十四届,一届比一届好看,展厅内的蔬菜美景无不让人感到新奇。
“记得届菜博会,是在2000年举办的,地点在现在的圣城街道九巷社区。”崔俊贤回忆,首届菜博会虽然只有一个展厅,内有4排长长的“展位”,但一条用甜椒、芹菜等20多种蔬菜拼组而成的“菜龙”让人印象深刻。后来展厅越来越多,展出的蔬菜景观越来越美,巨型南瓜、万里姜山、西红柿树……许多美景让人看后难忘,令人叹为观止。
对蔬菜美景情有独钟,每年4月末就赶往菜博会观赏菜景者还大有人在,一组数字或能说明问题。首届菜博会,原定7天的会期,因场面火爆,参观者源源不断,组委会不得不决定延长会期,在仅有3500平方米的展厅里,18天时间共接待28万人,其中不少是冲着蔬菜美景而来。之后第二届,到会人数达38万人次,第三届达到了50万人次,第六届突破100万人次,接近当时全县人口总数。到2012年的第十三届菜博会,参观人数达到了212万人次。
从首届给人印象深刻的“菜龙腾飞”,到后来的“绿色长城”“小桥流水”,再到第七届的“锦绣中华”……许多人对出现在历届菜博会上的蔬菜美景如数家珍。人们被这些菜景所吸引,所折服,然而对美景背后发生的故事却知之偏少。“每届菜博会上,我们都要花费大量精力,设计出几十至数百个蔬菜景点。”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王启龙对记者说,“在本届菜博会上,我们借鉴历届经验,精心制作出了310个蔬菜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多个设计方案,为的是处处有变化,年年有新景,力争做到届届给人以惊喜。”
走进第十四菜博会的八号展厅,进门便被由种子、蔬菜、花卉为材料构建而成的气势雄伟、恢弘壮观的景观所吸引:“龙船竞渡”“幸福家园”“齐天洪福”……一个个美景扑面而来。“仅‘壮丽岛屿’一个景点,我们的设计人员先行设计了五个方案,感觉还是不满意。第六遍,由杨国春提出了现行方案,大家普遍感到很新颖。游人观赏后反映,不仅被由生姜组成的巨大‘姜山’所震撼,周围水中配置以‘军舰’,还让人联想到钓鱼岛,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王启龙说。
何故年年到会来寻宝
“始终不忘为农服务这条根本”
4月20日,菜博会一开幕,来自莱西的王金喜与同行的7个伙伴就来到了一号馆,考察着辣椒新品种,不到上午9时,每个人的手里已经拿满了宣传彩页。他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和村里的其他菜农组团来看菜博会,寻找蔬菜新品种,同时向同行人请教种菜技术和经验,每次都能带些好东西回去。
在一家西红柿种子公司展位前,来自泰安的孔宪才不停地咨询着,手中文件夹也已夹满了有关西红柿的宣传材料。他的家乡在上世纪九十年也已开始种植反季节蔬菜,作为当地的“菜一代”,凭借多年的学习积累,他现已成为当地的种菜“名人”。每年一届的菜博会为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他届届不落,且每次都会在开幕式前一天赶到寿光。
菜博会对“王金喜们”为何有如此魔力?“展会不仅好看,更主要的是管用。为大农民服务是我们办会的初衷。”王启龙道出缘由,“就是靠这一条,首届采博会可以说一炮打响,一夜走红。十几年来,我们办会一直坚守着这一条,因此,每届菜博会上,我们都在几个主要展厅,展出很多蔬菜、果瓜新品种,组培种植新模式。如初几届,我们寿光特有的独根红韭菜、首创的一边倒桃树种植、冬暖式大棚技术,到后来的植物工厂、物联网管理大棚等,通过菜博会,传播到了更多更远的地方。”
有资料显示,首届菜博会上,展出了4大类89个盆栽品种和7大类150个实物品种。到2002年的第三届菜博会,展出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达600多个,标准化生产、无公害蔬菜出现在展会上,体现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的一些新技术、新装备在展会上亮相。随着办会次数的增加,更多菜果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出现在菜博会上。“今年的菜博会上,展出的蔬菜、瓜果、花卉品种多达2000余种,比往届新增200多种,展示新技术、新成果200多项。今年,潍坊科技学院将其种苗组培室搬到九号展内,这样把先进的类似植物克隆的技术直接展现在了参会者的面前。”王启龙介绍。
“很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光好看,且很实用,可直接应用到农民的田间地头,让参会农民不仅开眼界,而且得实惠。”王启龙说。因此,泰安的孔宪才也就有了“每次来参会,都会有收获,新种子、新技术让我总不落后”的切身体会。
触会之后缘何难“脱身”
“菜博会为客商提供多种商机”
以经营蘑菇、粉丝为主的东北人刘华3年前听亲戚介绍,菜博会上经营效益不错。2010年,她也出高价拍得一摊位,从此每年都来到寿光,参加菜博会推销她的蘑菇等土特产,经营效益还不错。今年,刘华在三号展厅拍得一摊位,她说明年还会来。
与刘华不同,来自济南的张学超以经营国产蔬菜种子为主业,开幕首日,在一号馆中间位置,他便给一群菜农介绍起国内新产出的西红柿,这是他第14次参展菜博会,每一次都有新感受。“我主要做种子生意,每次参会,都会都带一些新品种,推销效果还不错。”待游客散去,他与记者聊了起来,自2000年届开始,他便在菜博会这个平台上推销着国产种子,西红柿、黄瓜、西瓜等瓜果种子都有涉足,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经营虽是国产种子,销量一年比一年好。展会上,他还可与多个种子公司进行交流,了解到蔬菜种业发展趋势,因此,他坚持了14年,每年都来参加菜博会。
为满足越来越多客商参展的需求,组委会安排的展位也越来越多。首届菜博会设有展位153个,到第三届增至900多个。今年室内外展位创纪录地增加到了2000多个,竞拍之时仍然“一摊”难求。为什么那么多客商对展会情有独钟,一经“触会”从此便难以“脱身”?“因为多数收益显着,否则谁也不到菜博会上做赔本买卖。”王启龙一语中的。
“国内的如此,国外展商也如此。前几届,外国客人参会,多是受邀而来,近几年,主动联系的国外客商越来越多。今年,荷兰大使馆主动对接,组织了五六家花卉企业来参展,我们在一号展厅专门辟出多个展位,供对方使用。荷兰人十分重视,对展位进行了特装,大力推销花卉等农产品。”
“今年,还有韩国、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或是大使馆,或是农业社团组织主动联系,要求参展,多因联系偏晚,展位已经竞拍完毕,无法大量调整。明年,可能要开辟国际展厅或展区,以满足国外客商的要求,让菜博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展会!”
博士教授因何“跻”盛会
“盛会搭建学术前沿交流平台”
“现在的菜博会,不再仅是菜农、游人及客商的盛会。”王启龙对记者说,“目前的菜博会,还是蔬菜及相关产业方面专家学者的一个盛会。看看本届菜博会的《主要活动日程安排》,你就会发现,在会展期间,有多个与蔬菜及相关产业的研讨会:开幕当日下午,有‘第三届中国(寿光)国际园艺设施高层学术论坛’;4月22日有‘海峡两岸休闲观光农业交流会’;次日有‘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4月24日,有中国蔬菜协会主办的‘中国蔬菜产业大会’……”
“这些论坛与研讨出席人数之多,水平之高,出乎多数人的意料。以‘中国蔬菜产业大会’为例,来自农业部、各省农业厅领导及全国各地的800多位蔬菜专家和企业家出席会议,大家围绕种业创新、育苗业发展、设施蔬菜生产、蔬菜出口格局等方面,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蔬菜生产和农产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在‘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上,国内外五六十家农业大学派人参加,且大多数是相关专业的人才,有的教授还带领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会,原计划150人会议,没想到一下来了170名专家教授。”王启龙介绍,在“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教授所做的《生物信号调控精准节水灌溉》报告,是指导蔬菜等作物灌溉的技术,对未来农业灌溉节水具有重大意义,此项技术成果曾获得全国大奖。
“借用一位专家的话说,菜博会为农业专家搭建起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可在”三农“政策、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种业创新与育苗、设施蔬菜的生产技术等许多方面展开研讨,交流学术成果,产业发展潮流。”王启龙说。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